“检察官阿姨,疫情期间我在学校参加了志愿者,收获很多,我一定会好好表现,争取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。”近日,在秭归县检察院“橙爱”工作室组织的“每月心语”线上帮教活动中,附条件不起诉帮教对象小柔(化名)有感而发。十一过后,疫情突如其来,正处于帮教期的孩子们成了未检检察官最牵挂的事,为确保帮教效果,检察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帮教方案,探索开展线上“云帮教”,除了网络法治课,将疫情期间心理疏导、情绪调节等加入帮教措施,并鼓励他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,积极参加学校志愿服务等,得到了良好的回馈。线上“云帮教”是该院对错罪未成年人倾心帮教、精准施策的又一有力举措。
检察官进行线上“云帮教”
近年来,该院始终坚持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的方针政策,切实践行“教育为主,惩罚为辅”的司法理念,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指引,在社区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,推行“1+3+N”立体观护帮教模式,“1”指检察机关牵头,统筹协调各方,“3”指学校、家庭、社区共同开展帮教工作,“N”指司法社工、志愿服务团体、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成立帮教协作组织,为错罪未成年人搭建了“无痕”回归社会的平台,走出了规范化、精准化、多元化之路,效果明显。
四位一体实施“规范化”帮教
9月1日,“橙爱”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在秭归县茅坪镇龙舟社区揭牌成立。该院以“检察+学校+家庭+社区”四位一体合作为载体,以司法保护为着力点,不断创新观护帮教方式方法,最大限度挽救错罪未成年人。
“‘兄弟’有难,我不去就太没‘义气’了。”在雷雷(化名)看来,用暴力“保护”朋友成了表达爱的一种方式。雷雷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,出于哥们义气,帮同学出气,在互殴中持刀将他人致伤。更让检察官痛心的是,雷雷两年前曾有过一次持械故意伤害违法记录,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被追究。在办理的诸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,像雷雷这样有过违法记录的不在少数,如何对这些“高危”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,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,是检察官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“橙爱”观护帮教基地将除了涉罪未成年人之外的有严重不良行为、受到行政处罚、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未成年人共34名纳入观护帮教范畴,建立健全早期干预机制。除了明晰观护帮教对象,在建设专业队伍和细化工作流程上也进一步规范化。基地成立由检察官、老师、家长、社工、专业机构人员等组成的观护帮教团队,通过检察机关聘任社工、专业人员等担任错罪未成年人观护员的方式,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,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,发挥各自优势,形成最大帮教群体。借助社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势地位,拓宽社会调查的深度和广度,充分发挥社会调查在办案和帮教中的参考作用,在对错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之前,由“检、校、家、社”四方签订观护帮教协议和保密协议书,明确观护帮教期内各自职责,细化工作措施,以制度约束促进观护帮教工作有效开展。
因人施策实现“精准化”帮教
“我和雷雷(化名)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,他一直跟着妈妈一起生活,这些年我对雷雷确实没有怎么关心,疏于管教,导致他犯了错误,今后我一定会担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。”在该院《督促监护令》现场宣告送达仪式上,雷雷的父亲掩面抽泣道。
针对该起聚众斗殴案中的五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,该院在充分了解其家庭成长环境、不同性格特点后,深刻分析共性犯罪原因及个性“矫治点”,一人一方案,“对症下药”。例如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违法犯罪的雷雷,向其家长发出《督促监护令》,助力修复亲子关系;对一时冲动而犯错的“优等生”小明(化名),通过推荐书目、引导阅读等方式,使其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;对日常存在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新(化名),则以法治教育、行为矫治等为主要内容,强化其对罪错行为的认知和悔改,重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。
随着“橙爱”观护帮教基地的成立,该院更加注重全流程、个性化、持续跟踪帮教,将帮教贯穿至刑事案件办理全过程。前移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端口,对涉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,第一时间对其学习生活、家庭背景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,及时开展帮教矫治工作。对不批捕、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动态跟踪监督,阶段性设置帮教矫治措施,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。加强对不起诉后涉罪未成年人的跟踪帮教,一般情况下跟踪帮教期为三个月,特殊情况可延长至六个月甚至一年。该院对一名作出相对不起诉的高三学生跟踪帮教长达一年时间,助力其顺利考入大学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高效联动构建“多元化”帮教
近日,在该院与妇联、团委联合设立的“橙爱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内,开展了以疫情期间心理调试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,基地心理咨询师生动的授课让大家受益匪浅,社区工作人员、家长代表60余人参加。
该院依托“橙爱”观护帮教基地,借助社区丰富资源,引入社会专业机构,在基地设置检察官办公室、法治书吧、心理辅导室、情绪宣泄室、家长课堂等,建立集法治教育、心理矫治、亲职教育、日常考察、就业保障于一体的“学、矫、察、帮”多元化帮教体系。
“孩子平时在家里挺听话,检察机关讯问时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,还以为问完把孩子领回家就什么事都没有了。”办案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,检察官无奈感叹道,“孩子犯罪了,父母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反省自身的失职。”该院在办案过程中坚持标本兼治,针对部分错罪未成年人家长怠于履职的情况,检察机关发出《督促监护令》的同时,积极与其他部门联动,形成合力,共同对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。同时,为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,在基地引入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,借助社会力量,研发亲子沟通技巧等系列课程,开展“多对一”个案指导,着力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,切实筑牢家庭保护“防线”。
此外,该院与妇联、团委共同建立心理咨询师人才库,引入社会化服务,针对错罪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在自卑、抑郁、厌学、叛逆等青少年成长问题,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和综合评估,帮助其走出心理阴霾。依托社区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等力量,让错罪未成年人积极参加尊老爱幼、环境保护、义务劳动、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,在服务群众、回馈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荣誉感。
“近年来,工作室从对涉罪未成年人注重宽缓处理,逐步向依法惩戒、有效管束、精准帮教、加强保护等多方并重转变,挽救一个孩子,就是挽救一个家庭,守护孩子的明天,就是守护社会的希望”,“橙爱”未检工作室负责人如是说。三年来,工作室跟踪帮教未成年人16名,其中6名实现就业,10名重返校园,无一例重新犯罪。